《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這是優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1、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
一、三維目標
1、經歷回收廢電池的過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漸養成運算的好習慣;
3、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介紹相關的資料,滲透環保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難點
1、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探索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預習要求
預習課本第45頁的內容,并準備好學具
四、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
五、課時
一課時
六、過程
1、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電池有什么用處嗎?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知道用完了的電池應該怎么處理嗎?知道它有什么危害嗎?
?。▽W生回答)
師:大家別看電池小,它的身體里可以有很多的重金屬,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使用了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者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就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顆紐扣大小的廢電池污染的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聽了老師的話,你們有什么感想?
?。▽W生回答)
師:真好,那我們就要從我做起,一起來回收廢電池?。ò鍟夯厥諒U電池)
2、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圖。
?。?)、提一提
?.師:關于回收廢電池,今年某小學開展了“環保小衛士”的活動,同時
設置了回收獎勵,下面是二年級三個班同學回收廢電池的情況表。(課件出示表格)
?.師:從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學生小組討論,并請代表發言,只要問題合理,就要及時肯定。問題總結如下:
?。?)班和(2)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算一算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1)班和(2)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先請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122+77=
?、?看算式,試著估算出的數大約是多少。
?、?請學生起來說說是怎么估算的。
?、?進行計算。
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計算方法,并請代表發言,教師根據小組匯報進行方法總結。
方法一:將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如77拆成70和7,那么122+77的計算過程為:
122+70=192; 192+7=199.
方法二:在計數器上撥珠子進行計算,注意個十百位上的數字,了解只有在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122+77=199.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重點注意:相同的數位要對齊。
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的方法同上,強調注意: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的算理。
3、比較異同,內化升華
?、?師:在解決以上問題的時候,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簡單方便?
?。▽W生回答豎式計算)
師:對了,豎式計算給我們帶來這么大的便捷,我們一定要牢牢掌握它。 ②.教師出示兩個錯誤的豎式,讓學生分析原因,并讓學生概括出在豎式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a.相同數位要對齊。
b.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4、鞏固認識,深化認識
完成課本第46頁的第二題和第三題。
5、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設計
完成課后練一練
八、板書設計
回收廢電池
?。?)班和(2)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122+77=199(節)
1 2 2
+ 7 7
1 9 9
答:(1)班和(2)班一共回收了199節廢電池。
?。?)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122+149=271(節)
1 2 2
+1 4 9 1
2 7 1
答:(1)和(3)班一共回收了271節廢電池。
?。?)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
149+77=226(節)
1 4 9
+ 7 7 1 1
2 2 6
答:(2)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226節廢電池。
2、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回收廢電池》第一課時-----書第55、56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習慣。
過程和方法:
經歷“估一估”“算一算” “試一試” “說一說”的過程,理解三位數加法的算理并掌握其算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保護環境的必要。
教材分析:
《回收廢電池》是三位數的筆算加法,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進位加法。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的加減,本課時將為多位數加法的知識遷移奠定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材創設了與生活貼近的“回收廢電池”的情境,通過“估一估”“撥一撥”“算一算”“試一試”等環節把三位數加法算法的得出和問題的解決融合在一起。
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的加法,三位數加法和兩位數加法的算理很像,學生憑著原有知識完全有能力遷移過來。根據兩位數加法的計算經驗來看,三位數加法這個看起來不學就會的知識學生計算時應該不會那么盡如人意,出錯率會蠻高的。根據以前的經驗推測學生大致會出以下幾種錯誤:當兩個加數位數不一樣時容易照不齊位,滿十不進一,進一漏加一等等。主要是對于“相同數位照齊”和“滿十進一”的算理如蜻蜓點水似的印象不深,所以三位數加法仍然是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決不可簡單處理。
基于以上認識,本節課我發揮學生已有的兩位數加法計算的基礎知識遷移作用,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知識經驗,自主的探究學習,根據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靈活運用我們鶴壁市立項研究的國家級課題“三勤四環節”教學法進行教學。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相同數位對齊”和“滿十進一”的算理。
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搜集關于廢電池的危害的內容,多媒體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方法:“三勤四環節”教學法(鶴壁市立項研究的國家級課題)
教學流程:
設計思路: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主要運用“三勤四環節”教學法,創新教學模式.“定向·誘導”從學生熟悉的“回收廢電池”的情境誘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其學習的欲望。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要學什么?!白詫W·探究”環節由扶到放,先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逐步解決“估”“算”“驗證”三個步驟,這三個環節使學生經歷了從估算到精確計算的過程,有層次性。再放手讓學生根據剛才的經驗根據自學提綱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這時我要求自己做到“三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我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我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我不教,以培養學生自學探究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注重呈現算法多樣化和進行最優化?!坝懻摗そ庖伞弊寣W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真正讓其成為學習的主人?!胺答仭た偨Y”不僅鞏固知識,通過總結,溝通兩位數和三位數以及多位數計算方法的聯系和區別,使學生能學一當十、舉一反三。
這四個環節相輔相成,都是在學生勤動腦、勤動口、勤動手中進行的,教學環節是學生腦、口、手活動的載體,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是實現學習目標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具體如下:
課前激趣:讓小導游給老師介紹鞏義的旅游景區,老師讓學生欣
賞優美的“淇河圖片”時突然出現廢電池,讓學生討論其危害(師生課前共同搜集關于廢電池的危害的內容)。
?。ㄔu析:由于是借班上課,學生難免和老師生疏,上課時學生可能會異于平常的表現,顯得膽怯。課前師生彼此介紹自己熟悉的旅游景區,成為溝通彼此心靈的橋梁,又給學生滲透“環保教育”,真是一舉兩得?。?/p>
上課:
一、 定向·誘導
?。ㄒ唬┱T導
1、創設“回收廢電池”的情境(課件出示主題圖)。
2、從統計表中獲取數學信息。
3、提出數學問題。
4、先研究“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的問題(板書)。
5、讓學生列式!揭示主要學習內容“三位數的加法”(板書“三位數的加法”)。
?。ǘ┒ㄏ颍ㄕn件出示學習目標:能正確計算三位數的加法)。(評析:“回收廢電池”的情境,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問題并非憑 空捏造、遙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們身邊,形成積極地情感體驗,讓孩子自己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學習目標明確、簡潔、可行。)
二、自學·探究
1、引導學生探究第一個問題。
?、佟肮酪还馈保阂话嗪投啻蠹s共回收多少節?(課件出示) ②“算一算”: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節?(課件出示)可以請學具幫忙,也可以不用。之后交流(讓小老師邊講邊演示或邊講邊板書)
?、邸膀炞C”:你的得數對不對?(課件出示)
?、軠贤◣追N算法間的共同點(演示課件)。
?、堇蠋熓痉敦Q式計算的方法,突出怎么照位,從哪算起。(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和“從個位算起”)
2、學生自主探究第二個問題----“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節?”(板書)
?、俪鍪咀詫W提綱,學生自主探究:
仿照解決第一個問題時用的方法根據自學提綱(自學課本第56頁:①“估一估”:一班和三班大約共回收多少節?②“算一算”: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節?③驗證”你的得數對不對。)讓學生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谛〗M交流。
?、壅故咀詫W成果。
?。ㄐ〗M依次匯報三個問題,當學生板書豎式時問“這個小1是怎么回事?----板書“滿十進一”)
其他小組有不同算法補充。
?、苓M行算法最優化。
3、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加減法口算的
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運用主題圖的形式,創設了“回收廢電池”這一情境,幫助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并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進而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和環保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二、學生分析
由于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思維角度等因素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于對探索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來說,還有一定難度。
三、學習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學準備
教具:計數器、課件
學具:計數器
五、教學過程
?。ㄒ唬?、情境導入
1、師: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廢舊電池的危害嗎?(生隨意說)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一顆鈕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廢舊電池有這么大的危害,那么用過的廢電池應該怎么處理呢?
2、師:對,我們應該集中回收,不能隨便丟棄。有一位老爺爺天天回收廢電池。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播放課件:有一位年過六旬的李大爺,從退休后開始在社區內義務回收廢電池,一直堅持了十年,他的行為令人敬佩。)
?。ǘ┳灾魈剿?,解決問題
1. 出示王爺爺三個月回收廢電池情況統計表。
一月份 102節
二月份 97節
三月份 129節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統計表,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從這個統計表中,我知道一月回收了102節廢電池,二月回收了97節廢電池,三月回收了129節廢電池?
師:你們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
生: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生: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生: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生:三個月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生:一月份比二月份多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生:二月份比三月份少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生: ??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棒!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本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用加法計算的有關數學問題。 (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三個問題:“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 和“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設計說明:通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實際,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過程,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
2、列出算式:(1)102+97
?。?)102+129
?。?)97+129
3、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4. 師:在計算之前請同學們估算出每個問題的結果,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師:同學們估算了這三個問題的結果,那么你們估算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就來算一算吧!
5.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a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b整十、整百的方法口算。
c豎式方法計算。(板書)
102+97=199 102+129=231 97+129=226
6. 與估算結果比較,使學生了解正確地估算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
7. 師:比較這三個豎式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生:相同點:(1)都是加法運算;(2)列豎式時都是相同數位對齊;(3)計算時都從個位加起。不同點:第一道題是不進位加法,第二道題的個位相加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是進位加法。第三道題連續進位加法,各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是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師:那如果用一句話說明怎樣進位,你會說嗎?
生: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8. 師: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9.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10. 試一試:98+320,456+307,162+234。
[設計說明: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估算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計算器撥珠、擺卡片、用豎式計算等形式,探究112+129的多種算法,從而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ㄈ?、聯系實際、應用拓展
1、爭當環保小衛士。
同學們,我們每天的活動都會產生許多的生活垃圾,這些生活垃圾中有許多東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比如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可以回收的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就不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污染了。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做一個愛護環境的小衛士呢?(配合談話,出示環境污染,廢物回收的畫面,每個易拉罐上面有一道計算題,學生小組合作自由回收易拉罐計算,然后訂正。)
456+307=271+426= 169+602= 98+320=
2、環保小衛士去植樹。
?。?)課件出示圖片,師:仔細觀察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自由計算,解決“一共植樹多少棵?”交流算法。
[設計說明:創設生動有趣的計算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發現問題、提出 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ㄋ模?、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附板書設計:
回收廢電池——三位數加法
102+87=189(個) 102+129=231(個) 97+129=226(個)
計算方法: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4、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
一、教學內容:P52~P53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數加法(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引導學生能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漸養成驗算習慣。
3、結合具體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中滲透環保教育。
三、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計數器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p>
1、口算:
?。?)教師出示口算卡
?。?)學生開火車的形式進行。
2、說一說
課件顯題
3、看計數器填數
?。ǘ┨剿餍轮?/p>
1、提出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環保教育
?。?)提出數學問題
A、你從圖中的統計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B、你能根據信息提出什么問題?
2、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列出算式
?。?)展示算法多樣化
3、練習:
課件演示,下面算式正確嗎?錯的請改正。
12576431
323+106+213
488X862X844X
?。ㄈ╈柟叹毩?/p>
1、完成課本P52試一試練習題
2、用豎式計算
430+57125+37136+51175-27
?。ㄋ模┬〗Y
個位要和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百位與百位對齊。
?。ㄎ澹┨剿餍轮ǘ?/p>
1、課本顯出P53回收廢電池圖
2、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3、你認為這節課與剛剛所學內容有什么不同?
4、三位數(進位加)應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指名學生答:
哪一位相加滿10就向前進“1”
5、練習(下列題正確嗎?不對的請改正)
556425316
+307+29+214
853715530
?。╈柟叹毩?/p>
1、完成P53試一試練習題
?。?)全班練習后指名板書
?。?)發現問題,及時訂正
2、奪紅旗
125+→□+64→□+111→□+45→□+66→□
學生獨立嘗試做,集體訂正
?。ㄆ撸┤n總結
?。ò耍┳鳂I
5、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用過電池嗎?什么時候用到電池呢?
?。▽W生自由說)
師:對呀,電池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可是用過后的廢電池卻有很大的危害。
?。ㄕn件出示)
看看以下這段文字: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一顆鈕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ń處熤v解)
師:看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呢?
?。▽W生自由發表想法)
揭示課題:對,為保護環境,我們應該集中回收廢電池,不隨便丟棄。這節數學課我們就圍繞回收廢電池這一主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ò鍟夯厥諒U電池)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1)師:同學們,希望小學從本學期開展了回收廢電池的環?;顒?。這是二年級各班回收廢電池的情況。
?。ㄕn件出示統計表)
?。?)觀察統計表,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ㄖ该f)
?。?) 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三個問題?!耙话嗪投嘁还不厥斩嗌俟潯?“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和“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
師:本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加法的有關問題。
2、算一算。
?。ㄌ剿魅粩导臃ǖ挠嬎惴椒?。)
?。?)解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
列出算式,教師板書:102+87=
看算式,試著估算它們的和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估算過程,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
師:那么到底你們估算得對不對呢?我們就來算一算。(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指名匯報算法。(課件演示撥數,引導學生說出各種的計算方法)
6、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
《回收廢電池》是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加與減(二)教學內容。前一課《買電器》學生已經接觸了整十、整百三位數的加法減法。而這一課開始接觸非整十、整百的三位數加減法,并且要求學生用豎式的形式進行計算。這一課,一共可以分為三個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我把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和一次進位的三位數加法放在一個課時教學??紤]到本節課時是計算教學,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計算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如何提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等等問題讓我對本節課有了研究,本節課我前后試教4次。
第一次試教由于對課的難度和課的'容度估計不足,對學生學情了解不夠,內容設置較多,教學中,沒有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演練和操作,所以整節課感覺老師一直在帶領學生學習,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我在課堂上引領太多,學生反而是在被動學習,而且掌握的同學已經出現不認真聽課的情況,處于散漫的聽課狀態。再是學生對于計數器的使用不得當。計數器應該是一種解釋算理的輔助工具,但是我卻把它當成是一種解題方法,沒有讓學生充分利用起來。同時上完這一節課,我也發現學生對與如何進行估算,不是很明白。所以整節課看起來有點凌亂沒有條理,而且反反復復的重復學生已經會的內容,浪費了時間,沒有做到課堂的有效和實效。于是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我在第二次試教前對教材進行了深層次研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重組。
第二次試教我首先在課前增加了復習量,引導學生復習兩位數筆算加法,并且針對課本中要求估算這一知識點,在復習中就引入估算,幫學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同時考慮到學生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利用知識遷移對本節課三位數加法知識點容易理解,取消了學生用計數器撥珠理解算理的操作這一環節。課結束后,教研室兩位領導和聽課教師進行了評析,她們一致認為學生自主操作理解算理環節不僅不能丟同時還要加大力度,教材中呈現的兩種直觀教具方格圖和計數器都應該讓學生直觀地去經歷感知,理解三位數加法中“滿十進一”的算理。這樣就有了第三次試教。
第三次試教后,總感覺估算教學有點牽強,感覺很生硬,學生掌握也比較差。在鄧老師指導下,考慮到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到現在第一次接確估算這一實際情況,教學預設把估算分為兩個層次去教學,第一個層次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估一估時,設計了三個選擇項讓學生去選擇,這樣降低了估算的難度,學生就有了初步的估算意識,第二個層次學生解決第二個問題時讓學生自己去估算,學生有了第一個問題估算的模型對第二個問題估算也能理解掌握。
在這節課的反復磨課中,對這節課有了以下反思。
1、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遷移學習探索新知。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讓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從舊知識逐漸遷移到新知識,并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學生在一年級就學習了兩位數豎式加法計算,很自然地把把兩位數筆算加法的學習興經驗引入到新知內容“三位數加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解決探究第二個問題“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采取了小組合作的形式,采用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學生分小組選擇學具方格圖和計數器去操作理解“滿十進一”算理,學生擺一擺、撥一撥,課件同步演示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得自主學習成功的喜悅和體會小組合作的力量,最終達到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達到了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直觀的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逐步領悟了計算的算理和算法,突出了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思想。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得到了充分發揮,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師的教為主導,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3、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本節課給學生準備方格片、方格條和方格塊,以此來表示“百”、“十”、“個”計數單位。運用這一直觀模型,通過擺與拼來探索兩個三位數相加,應將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及“滿十進一”的方法,這樣一可以幫助更多學生,特別是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參與探索并獲得成功;二是有利于克服學生長期以來形成數與形分離的片面認識。學生上臺操作時,要求學生對獲得的知識予以闡述,從而培養了學生嚴密的數學思維過程。對計算過程的描述得到了計算結果,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4、直觀感知,培養學生估算意識。
“重視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是新課標在計算教學方面強調的內容之一。第一學段主要是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比绾蝿撛飕F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與“生活接軌”中學習估算?本節課中由于估算教學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我化繁為簡,讓學生在估一估環節中給學生三個選項去選擇,直觀去感知估算,把估算放在具體“回收廢電池”情境中去估計。
5、學習氛圍寬松,自由,和諧。
本節課采用分小組競賽獲智慧果這一活動,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和諧學習氛圍,師生之間的交流融洽。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去解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探究,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新知是學習的主人,在本節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揮得淋漓盡致。
7、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數加法的基礎上,再來學習的三位數不進位和進位的加法。要求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豎式運算。并讓學生明白三位數的加法,其實只是數位變多了,但豎式的運算法則其實跟兩位數的運算法則完全相同。
1、教材創設了回收廢電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結合這一素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并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廢電池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適時的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列出算式。并讓學生先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再探索計算方法時,讓學生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了解到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在從個位加起。解決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廢電池?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去思考,進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教學。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
4、通過復習,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等環節的教學,順利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但在備課時,仍需事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用時,多給學生進行板演的機會,放手讓學生進行估計和語言表達,老師不要太急于一手操辦,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愿說。同時教學語言仍需再斟酌些、嚴謹些,這樣本堂課就更能達到教學效果了。
8、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
《回收廢電池》是二年級下冊,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第二課。前一課《買電器》學生已經接觸了整十、整百三位數的加法減法。而這一課開始接觸非整十、整百的三位數加減法,并且要求學生用豎式的形式進行計算。這一課,一共可以分為三個課時進行教學,一是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二是有一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三是連續進位的三位數加法。
星期五,我只上了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
第一節課在3班上,狀態很不好。由于對課的難度估計不足,內容設置較少較簡單,大部分的學生都處于散漫的聽課狀態。另外,通過這一節課,我也發現學生對與如何進行估算,估算的作用不是很明白。于是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我在第二節課馬上做出的修改。
首先是增加了復習量,以及復習的難度,并且針對課本中要求估算這一知識點,在復習中就引入估算,先幫學生回憶、溫習估算的方法。另外就是增加了,豎式的示范書寫。
終于要上課了,經過修改后,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是要效果好一些。
課后,我也與其他老師交換了意見以及我對這節課的想法。
這節課下來,很多環節還是存在著有待改進的地方。
第一,出示練習后,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的時間。例如在復習環節,都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不用抄題目,按練習順序把答案做出來即可。趁著學生完成練習的時間,教師可以有目的的關注班上基礎最差的幾個學生,掌握他們的完成的情況,以便講解時更加具有針對性,把輔差工作落實到課堂中。
第二,對與分組進行練習的做法,寧可題目少一些,但每道題目都具有代表性。例如,回收廢電池這一課的練習,可以分這么幾類典型練習進行鞏固:整十整百相加——復習前一課知識;三位數加三位——練習數位對齊;兩位數加三位數——檢驗是否掌握數位對齊的知識;三位數加三位數(有進位)——試探學生對未學知識的了解情況。
另外,在前半節課時學生的注意力是還不錯的,能跟著老師的學習。但是,到后半節課,對于學生的組織就顯得很無力,學生開始處于自己管自己的一種狀態,沒有跟著老師進行學習。這個時候,就應該采取各種方式,如鼓勵性語言、小組比賽等等來重新組織學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唯有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
9、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
《回收廢電池》這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數加法的基礎上,再來學習的三位數不進位和進位的加法。要求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豎式運算。并讓學生明白三位數的加法,其實只是數位變多了,但豎式的運算法則其實跟兩位數的運算法則完全相同。
1、教材創設了“回收廢電池”的情景。
,我首先能結合這一素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并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廢電池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適時的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
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列出算式。并讓學生先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再探索計算方法時,讓學生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了解到“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在從個位加起?!苯鉀Q“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廢電池?”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去思考,進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教學。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
4、通過復習,探索新知
鞏固練習等環節的教學,順利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但在備課時,仍需事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用時,多給學生進行板演的機會,放手讓學生進行估計和語言表達,老師不要太急于“一手操辦”,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愿說。同時教學語言仍需再斟酌些、嚴謹些,這樣本堂課就更能達到教學效果了。
10、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
回收廢電池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盎厥諒U電池”這節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計算教學容易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開課伊始,我從學生平時對廢電池的處理情況入手,出示一段文字,讓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并且引出新課的學習。
2、在討論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嘗試著由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思考過程,并且選出代表講解思考過程,其他組員給與補充的形式,不但讓孩子學到算法的多樣性,還從中感到學習的樂趣,不會覺得計算題的枯燥無味。而且讓孩子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中感受到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在鞏固練習中,還設計了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幫助淘氣解決他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即一步進位、連續進位的加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11、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
回收廢電池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盎厥諒U電池”這節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計算教學容易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開課伊始,我從學生平時對廢電池的處理情況入手,出示一段文字,讓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并且引出新課的學習。
2、在討論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
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嘗試著由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思考過程,并且選出代表講解思考過程,其他組員給與補充的形式,不但讓孩子學到算法的多樣性,還從中感到學習的樂趣,不會覺得計算題的枯燥無味。而且讓孩子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中感受到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在鞏固練習中,還設計了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幫助淘氣解決他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即一步進位、連續進位的加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12、《回收廢電池》教學反思
1、在學習新的知識前我用電池這一大家都熟悉的事物讓學生談談他的用途,并出示資料讓同學們了解廢電池的'危害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在探索新知中,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教學。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
3、在鞏固練習中,我通過讓學生當“小老師”批改作業,讓學生當“小醫生”發現、改正錯題,來鞏固學生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能力,提高正確率。
4、通過復習,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等環節的教學,順利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回收廢電池公開課教案一等獎這篇文章共42937字。
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案》:第1篇小學音樂教案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樂教案《我上幼兒園》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
《落花生教案》:第1篇落花生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