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方格圖中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設計》這是優秀的教學設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 | |
教學目標與內容 |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通過將不規則圖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積的多邊形來求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用數格子方法和近似圖形求積法估測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通過將不規則圖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積的多邊形來求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用數格子方法和近似圖形求積法估測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
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理據 | |
教學具體環節 | 一、情境導入 出示圖片:秋天的圖片。并談話導人:秋天一到,到處都是飄落的樹葉,老師想把這美麗的樹葉帶入數學課里來研究,我們可以研究它的什么呢? 學生回答,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樹葉的面積。 出示一片樹葉,先讓學生指一指樹葉的面積是哪一部分?指名幾名學生上臺指一指。 引導學生思考:它是一個不規則的圖形,那么面積如何計算呢? 學生通過交流,會想到用方格數出來,如果想不到教師可以提醒學生。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0頁情境圖中的樹葉。 引導思考:這片葉子的形狀不規則,怎么計算面積呢? 讓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將樹葉放在透明方格紙上來計數。 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并強調還是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的方格進行計數。 演示教材第100頁情境全圖:在樹葉上擺放透明的每格1平方厘米方格紙。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發現了一些什么情況? 學生可能會看出:樹葉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紙中,出現了滿格、半格,還出現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況。 2.自主探索樹葉的面積。 明確:為了計算方便,要先在方格紙上描出葉子的輪廓圖。 先讓學生估一估,這片葉子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讓學生自主猜測。 再讓學生數一下整格的:一共有18格。 引導思考:余下方格的怎么辦? 小組交流討論,匯報。 通過討論,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把少的與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也可以把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提示:如果把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這片葉子的面積大 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通過數方格可以得出:這片葉子的面積大約是27cm2。 質疑:為什么這里要說樹葉的面積是“大約”? 學生自主回答:因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積不是準確數。 3.讓學生拿出樹葉及小方格紙,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樹葉面積的計算。 小組合作進行測量、計算,并匯報本組測量的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4.引導:你還能用其他方法來計算葉子的面積嗎? 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有了前面學習的經驗后,會想到可以把葉子的圖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來估算。 讓學生觀察葉子的形狀近似于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平行四邊形) 思考:你能將葉子的圖形近似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出示將葉子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即教材第100頁第三幅情境圖)。 再讓學生數一數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分別是多少,再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底是5厘米,高6厘米。) 學生自主解答,并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計算過程: S=ah =5×6 =30(cm2) 5.讓學生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樹葉的面積? 學生可能會回答:先通過數方格確定面積的范圍,再把不規則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估算。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二”第8題。先讓學生數一數陰影部分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匯報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 學生可能數的是陰影部分;也有的把陰影部分填補成學過的圖形,算出圖形的面積再減去填補的圖形的面積。讓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從中選出較簡單的方法計算。 提示:第一幅圖還可以把圖形添上一個三角形填補成一個梯形,算出梯形的面積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從而求出準確值。 2.完成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二”第9題。通過上一題對計算方法的選擇,師引導學生先把這個圖形轉化成學過的近似圖形,再估算。 3.完成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二”第10題。 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一下圖上手掌的面積,再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引導總結: 1. 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先通過數方格確定面積的范 圍,再把不規則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估算。 2.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都不是準確值,而是一個近似數。 一、情境導入 出示圖片:秋天的圖片。并談話導人:秋天一到,到處都是飄落的樹葉,老師想把這美麗的樹葉帶入數學課里來研究,我們可以研究它的什么呢? 學生回答,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樹葉的面積。 出示一片樹葉,先讓學生指一指樹葉的面積是哪一部分?指名幾名學生上臺指一指。 引導學生思考:它是一個不規則的圖形,那么面積如何計算呢? 學生通過交流,會想到用方格數出來,如果想不到教師可以提醒學生。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0頁情境圖中的樹葉。 引導思考:這片葉子的形狀不規則,怎么計算面積呢? 讓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將樹葉放在透明方格紙上來計數。 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并強調還是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的方格進行計數。 演示教材第100頁情境全圖:在樹葉上擺放透明的每格1平方厘米方格紙。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發現了一些什么情況? 學生可能會看出:樹葉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紙中,出現了滿格、半格,還出現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況。 2.自主探索樹葉的面積。 明確:為了計算方便,要先在方格紙上描出葉子的輪廓圖。 先讓學生估一估,這片葉子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讓學生自主猜測。 再讓學生數一下整格的:一共有18格。 引導思考:余下方格的怎么辦? 小組交流討論,匯報。 通過討論,學生可能會想到:可以把少的與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也可以把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提示:如果把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這片葉子的面積大 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通過數方格可以得出:這片葉子的面積大約是27cm2。 質疑:為什么這里要說樹葉的面積是“大約”? 學生自主回答:因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積不是準確數。 3.讓學生拿出樹葉及小方格紙,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樹葉面積的計算。 小組合作進行測量、計算,并匯報本組測量的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4.引導:你還能用其他方法來計算葉子的面積嗎? 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有了前面學習的經驗后,會想到可以把葉子的圖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來估算。 讓學生觀察葉子的形狀近似于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平行四邊形) 思考:你能將葉子的圖形近似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出示將葉子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即教材第100頁第三幅情境圖)。 再讓學生數一數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分別是多少,再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底是5厘米,高6厘米。) 學生自主解答,并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計算過程: S=ah =5×6 =30(cm2) 5.讓學生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樹葉的面積? 學生可能會回答:先通過數方格確定面積的范圍,再把不規則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估算。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二”第8題。先讓學生數一數陰影部分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匯報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 學生可能數的是陰影部分;也有的把陰影部分填補成學過的圖形,算出圖形的面積再減去填補的圖形的面積。讓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從中選出較簡單的方法計算。 提示:第一幅圖還可以把圖形添上一個三角形填補成一個梯形,算出梯形的面積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從而求出準確值。 2.完成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二”第9題。通過上一題對計算方法的選擇,師引導學生先把這個圖形轉化成學過的近似圖形,再估算。 3.完成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二”第10題。 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一下圖上手掌的面積,再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引導總結: 1. 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先通過數方格確定面積的范 圍,再把不規則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估算。 2.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都不是準確值,而是一個近似數。 |
《落實方格圖中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設計這篇文章共9823字。
相關文章
《一等獎繪畫教學7篇》:第1篇一等獎繪畫教學 目標: 1、學習從前向后安排畫面,表現簡單的重疊,初步嘗試表現近大遠小?! ?、進一步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 蕚洌汉谏使P、8K紙、欣賞圖片《長城》、教師勾線范例 過程: 一、欣賞
《中學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5篇》:第1篇中學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