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單元教學設計》這是優秀的教學設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作業內容
初中數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單元教學設計以及思維導圖
適用年級北師版七年級上冊
所需時間課內6課時,課外2課時
主題單元學習概述
本章按照統計的過程、問題解決的實際情況,以“數據收集——整理和表示數據——處理分析數據——作出判斷”的順序展開統計內容。尤其是討論和研究數據收集、整理和表示數據這兩個環節。具體地說,第1節通過具體問題,回顧小學階段學習過的統計圖,然后從事一個簡單的統計活動,通過該活動揭示統計的過程、環節,并引出數據是如何收集的問題。第2節討論由于調查對象的差別,就構成了兩種不同的調查方式——普查和抽樣調查,并通過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優缺點。通過前兩節,完成了數據收集工作,從第3節開始探討數據的整理和表示,進一步學習扇形統計圖和頻數直方圖的制作,并能從所學統計圖表中獲取相應的信息。第4節將比較這些統計圖在表示數據時的特點,尋找各種統計圖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信息,同時也將幫助學生分析統計圖表中的數據,獲取準確的信息。
本章的數據收集必須通過活動來完成,為此本章注意了素材的可操作性和學生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度,也注意到素材的延續性。學生只有親自經歷這些活動,對實現這一目標才是有幫助的。
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
主題單元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總體、個體、樣本的概念,理解在實際問題中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抽樣方式的差異對結論的影響。
了解頻數和頻數分布的意義,能畫頻數直方圖,能利用頻數直方圖解釋數據中的蘊涵的信息。
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征,能根據具體問題情景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有效地展示數據。
會制作扇形統計圖,頻數直方圖,直觀有效地展示數據
過程與方法:
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經歷調查、統計等活動,在活動中,發展數據分析觀念,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誤導,提高對數據的認識,判斷和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據的收集活動,互相合作與交流,使學生獲得解決數學活動的經驗,并進一步發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數學表達的能力。
讓學生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與表示、數據分析以及做出推斷,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意識。對應課標
1.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經歷調查、統計等活動,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
4.體驗數據收集、處理、分析過程,理解抽樣方法,體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過程。
5.了解總體、個體、樣本的概念,理解在實際問題中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抽樣方式的差異對結論的影響。
6.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征,能根據具體問題情景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有效地展示數據。
7.體會抽樣的必要性,通過實例了解簡單隨機抽樣。
8.會制作扇形統計圖,頻數直方圖,直觀有效地展示數據
9.通過實例,了解頻數和頻數分布的意義,能畫頻數直方圖,能利用頻數直方圖解釋數據中的蘊涵的信息。
10.通過表格、折線圖、趨勢圖,感受隨機現象的變化趨勢。
主題單元問題設計
1.數據的收集的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普查、抽樣調查?它們有什么各自的優缺點?
3.數據的表示有哪些方法?它們之間有何聯系與區別?
4.如何利用數據的表示方法靈活處理問題?
專題劃分專題一:數據的收集方法(2課時)
專題二:數據的表示(3課時)
專題三:應用——數據的整理與分析(1課時)其中,專題三中“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作為研究性學習
專題一數據的收集方法
所需課時2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
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了解總體、個體、樣本的概念,理解在實際問題中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
體驗數據收集、處理、分析過程,理解抽樣方法,體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過程與方法:
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經歷調查、統計等活動,在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體會抽樣的必要性,通過實例了解簡單隨機抽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據的收集活動,互相合作與交流,使學生獲得解決數學活動的經驗表達的能力。
專題問題設計1.如何進行調查統計活動?
2.收集的數據如何進行整理?
3.什么是普查與抽樣調查?它們有什么各自的優缺點?
所需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
信息化資源:網絡信息、幻燈片。
常規資源:測量工具、教材、信息教輔材料。教學支撐環境:多媒體教室。
其他:紙、筆等。
學習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數據的收集
活動1:回顧小學階段學習過的統計圖
【活動步驟】
(1).猜謎語,你知道下面這個謎語的謎底嗎?(多媒體出示)
此物真稀奇,越洗越有泥.不洗可以吃,洗了吃不得.(打一液體)
學生說出謎底:水
(2)2010年春,我國西南五省市遭遇了特大的干旱,水資源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感興趣,他們各自進行了調查.
小穎想了解她所在的城市的用水情況,于是她查找資料,得到了下面的統計圖.(多媒體出示)
從小穎的統計圖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3)小明同學更想了解周圍的人是否具有節水意識,于是他設計了一份簡單的調查他將部分調查解果制成了統計圖.(多媒體出示)
小明的調查問卷:
小明繪制的統計圖:
上面的統計圖分別是什么統計圖?它們有什么特點?思考以下問題:(1)在小明調查的40人中,各年齡段分別有多少人接受了調查?
(2)通過小明給出的調查數據,你認為哪個年齡段的人最具有節水意思?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做法和想法,教師巡視指導)
活動2:從事一個統計活動大致要經歷哪些過程?
我們利用小明的調查問卷來一次全班調查,收集問題1和問題2的調查結果,填據,由小組長統計,然后數學課代表和班長負責記錄)
問題1的調查結果
問題2的調查結果
學生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展示、講解親自收集到的數據和問卷調查,從中獲取了大據的收集過程。
經過上面的數據的收集與統計,你認為從事一個統計活動大致要經歷哪些過程?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并引導學生概括歸納出從事一個統計活動大致要(1)明確調查的問題和目的;
(2)確定調查對象;
(3)選擇調查方法,設計調查問題
(4)實施調查(問卷、訪談等);
(5)收集并整理數據;
(6)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幫助人們作出決策.
【技術應用】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普查和抽樣調查
活動1:了解普查的有關知識
(1)請同學們看一則笑話.(多媒體展示)
媽媽讓小明去菜市場買雞蛋,出門前叮囑他:“好好挑挑,蛋黃著半塑料袋打碎的蛋回來,高聲對媽媽說:“保證雞蛋新鮮,每個我都打開了”.(2)對于下列問題,你準備如何調查?
?、僬{查我們班級同學的年齡.
?、谡{查七年級一班學生喜歡的運動
?、廴嗤瑢W的節水意識
(3)歸納普查的定義,了解總體、個體
活動2:了解抽樣調查及相關概念.
(1)想一想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嗎?你準備如何調查?
?、偃珖袑W生的節水意識;
?、谥醒腚娨暸_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率;
?、垡慌娨暀C的壽命.
(2)歸納抽樣調查及相關概念.
(3)對于下面的問題.你認為應采用哪種調查方式較為恰當?
?、倭私?ldquo;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各零部件的工作性能;
?、诹私庵醒腚娨暸_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率;
?、哿私饽銈儼嗤瑢W的身高情況.
活動3:根據調查活動的實際情況,如何采用適合的調查方式?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60歲及以右。為了解我們全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你準備怎樣收集數據?下面是小明、小穎、小亮的調查結果:
(1)你同意他們的做法嗎?說明你的理由。
(2)為了了解棗莊市所有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你應當如何收集數據?與同伴交流。
(3)小華利用派出所的戶籍網隨機調查棗莊市10%的老年人,發現他們一年中平
均生病3次左右。你認為他的調查方式如何?
(由于城市與鄉村中的老人,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明顯的差齡的老人也有明顯的差異,抽取樣本時要考慮其所占的比例。)以小組為單位活動【技術應用】多媒體課件
評價要點1.注重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情況。
2.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應用。
3.提倡運用定性的方法對學生教學評價。
初中數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單元教學設計這篇文章共10290字。
相關文章
《部編版青蛙寫詩教學設計一等獎百度6篇》:第1篇部編版青蛙寫詩教學設計一等獎百度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一年級學生的認字、識字能力不強,而本課識字量
《金色的魚鉤一等獎教學設計7篇》:第1篇金色的魚鉤一等獎教學設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每篇課文結構特點,即課文的縱思路和橫思路來整體設計教學。課文的縱思路就是作者的寫作順序,文章的條理。它就像一棵樹的主干。課文的橫思路就是作者怎樣